淡季不淡,当归价格上涨200% 游资涌入中药材市场值得警惕
中药材淡季不淡。5月至7月本是药材市场的传统淡季,但今年却一反常态,当归价格上涨200%,党参价格上涨超过150%,胖大海上涨超过100%。
【资料图】
是谁在助推这些常用药材价格一路“狂飙”?近日,记者从产、购、存、销等产业链多个链条调查,发现这轮行情暴涨的主要推手是社会游资,把“药材当理财”。
不到半年当归涨价2倍
“同样的方子,去年一周7服药的价格是98元,今年2月份是168元,这个月直接涨到239元。”市民唐女士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药材价格的上涨。
昨天,记者来到同仁堂崇文门店,发现精品当归零售价已涨至每公斤930元,普通当归零售价更是飙涨至每公斤971元。“当归这两个月涨得太凶,普通当归今天刚通知调价,反倒贵过精品的价格了。”门店划价师对记者表示。
价格上涨的情况不止北京一地。6月以来,中国中药协会陆续收到江苏、广东、山西、安徽、北京等地方医药行业协会对市场行情异常情况的报告。其中,江苏在报告中提到,亳州、安国、成都、玉林几大交易市场里,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%,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%,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%。
“别说我入行7年没见过这种涨法,连从业近40多年的老做市商都感慨这轮涨价潮实在离谱。”安徽亳州康美中药城里的老板谷女士对记者表示,不到半年,当归批发价从每公斤70元涨到了220元,涨了2倍多。
这股涨价潮似乎一直在持续。7月10日,中药材综合200市场价格指数涨至3587.88,站上历史最高点附近。该指数根据我国市场流通中主要200种大宗中药材的当日市场价格加权综合计算得出。
社会游资涌入南北“药都”
5月至7月本是中药材市场的传统淡季,因为天气转热,中药材运输、储存成本走高,采购量相应减少。为何今年淡季反而跳涨?“中药材这轮的加速暴涨,根本不符合基本市场规律。”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直言。
一边是药价热得发烫,一边却是市场冷冷清清。“药材市场价格是上来了,但根本卖不动。”谷女士对记者表示,6月以来下游的药铺或者饮片商户选择减少甚至停止采购。“我们不敢乱进货,怕万一砸手里,只能观望。”
“有价无市”的怪现象背后,是汹涌的社会游资。“今年外部游资和新入行投机客明显增加,很多人带着亲戚朋友集资,抱着‘药材当理财’的心态囤药,连银行也调高了药商的信用贷,贷款炒药大有人在。”河北一位号称拥有最全中药材供应的经销商胡先生对记者坦言,这些人囤积了很多药材,塞满冷库等着涨价。
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两家中药材交易地,并称南北“药都”。7月10日,记者以需存放10吨防风为由,随机拨打了两地药材市场周边共5家冷库,均被告知暂无位置,最快的一家需排队6天,存放价格为每年每吨460元,而往年价格一般为200元左右。
行业协会倡议反对哄抬价格
“虽然药材价格普遍上涨,市场内供需比例失衡,但实际交易量是萎缩的,货源多存于冷库之中。”杭州数亮科技公司在新近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。
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中药材价格猛涨,有多方面原因。一是外部游资和热钱的涌入,助推中药材原料行情持续高涨,尤以低价位和需求量较小品种为甚。二是市场内散户趁机囤货,导致市场流通减少,进入到“囤货—价格上涨—囤货”的不良循环,中药材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。三是今年一些害怕成本再度被抬升的用药单位,开始于二季度进行备货,使得价格进一步被抬高。
“本轮药材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异常上涨,势必会给中药行业健康稳定带来不利影响。”7月8日,中国中药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,反对以任何形式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,并建议从业人员对所需采购药材品种的市场行情、产地信息、储存量、经销户信息密切跟踪,及时研判、调整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计划。
“中药材属农副产品。中药材价格整体波动大,供需平衡调节困难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长期难题。”中国中药协会建议,中大型企业应率先行动,打造重要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,深入产地建立药材基地,促进产销直接对接,尽量减少中间炒作环节。
关键词: